北京三环盛丰肥业有限公司

玉米追肥,要牢记4忌4要,省钱还高产,亩产轻松达到1500斤

来源:网络

玉米的产量高,生长周期长,需肥量大,只靠前期基肥,无法维持植株生长需要。


为实现高产优质目标,就需要重视追肥,科学追肥,把握追肥时间点,确保玉米能及时吸收到营养,不出现烧苗浪费问题。


接下来将讲述玉米的需肥特点、追肥问题和追肥技术,掌握这些技术,懂得施肥过程中的宜忌优劣,亩产就能轻松达到1500斤。



需肥特点


玉米不同阶段内需要的营养物质量有区别,一般情况,苗期植株矮小,长势慢,营养需求量较低,快速生长期,对水和营养的需求大幅攀升,生长后期营养需求继续增大,但植株营养吸收效率明显减弱。


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氮磷钾元素肥料比例,除需要的常量元素外,还需要微量元素,诸如锌铜锰钼等,如某类营养元素缺乏,就必然出现缺素症状,常量元素需肥特点如下:


氮磷元素。整个生长周期内,都需要氮磷元素,阶段内存在差异。生长前期的需求都较平稳,抽雄至吐丝期氮磷元素需求增至最大,灌浆至成熟期需求量逐渐下降。


缺氮时,叶片发黄枯萎,光合作用遭阻,营养物质运输能力下降,植株细弱矮小,抗倒伏能力变差,推迟甚至不能抽雄。


缺磷时,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皱缩,全部发黄,呈干枯烧焦状,局部茎叶会有褐色斑点或者变成红紫色。


钾元素。钾元素主要是在抽丝期前需要,拔节至孕穗期增加,花期需要达到最高,其后对钾元素的吸收会减小。


缺钾时,叶片中心部位呈暗绿色,边缘处黄化枯萎,逐渐出现褶皱,甚至会造成果穗发育不良,秃顶问题突出,籽粒千粒重下降。



追肥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种植生产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基层生产者意识到追肥的益处,但实际种植过程中,忽略耕层建设,水、肥、气、热条件的把控,还存在着错误用肥、过量用肥等问题,具体包括:


忌只重追肥。部分基层生产者只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抢播早种,忽视追肥是基肥的补充,错误的认为玉米生长过程中追肥可替代基肥。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竭泽而渔的做法,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流失,板结酸化问题严重,地越种越薄。


忌错误用水施肥。不同生长阶段,玉米的水肥需求不同。若水肥过早,植株茎叶徒长,根系的延伸能力受阻,倒伏风险加大;若水肥过晚,浪费水肥资源,易致使玉米生长周期紊乱,贪青晚熟。


忌一炮轰式追肥。近年来,很多农民都企图通过单次追施缓效肥满足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的营养物质。典型做法是,只在小喇叭口追肥,其前后不再追肥。


这就导致,玉米进入抽穗期时,若基肥消耗完,养分就会供应不足,会影响玉米灌浆和千粒重,还可能出现早衰问题。


忌忽视微量肥料。玉米生长,既需要常量元素,如氮磷钾,还需要微量元素,适时补充微肥能事半功倍。相关数据表明,适量补充微肥,能增加玉米的穗数和千粒重,亩产能提高10%-15%。


如锌元素不足,6月上旬,植株7至9叶时,叶片呈黄白色,俗称白苗病;锰元素不足,幼叶上有黄绿相间条纹,呈下披状;铜元素和钼元素不足分别和缺钾缺氮的症状类似。



追肥技术


玉米追肥应因地制宜,灵活推进,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阶段内需肥特点、植株长势等适量轻施提苗拔节肥,重施穗肥,巧施壮粒肥,适情况施叶面肥,以满足植株的生长需要。


提苗拔节肥。玉米长到6叶要视情况追提苗拔节肥,能起到促根促叶、壮苗壮秆、避免倒伏的作用,为高产高质打基础。


要注意的是基肥充足,玉米苗长势好,提苗拔节肥可不施或少施,肥料建议用效氮肥和磷钾肥,具体可按照亩施5斤的标准条施或者对水浇施。


攻穗肥。玉米长到10叶,进入大喇叭期,是最佳的追肥时期,宜用尿素,建议可按照亩施25-35斤的标准深施条施。


穗肥能提高中上部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使营养物质的转化速度增快,还能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以满足果穗分化需要。


壮粒肥。籽粒产量的8成都是靠后期光合作用,进入抽雄至成熟期,颗粒会陆续灌浆,期间植株还要向土壤吸收营养。


因此,后期要适当补充以速效化肥为主的粒肥,注意要轻施巧施,按照每亩10-15斤的标准施。这样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积累,达到粒多、粒重的高产目标。


叶面肥。玉米生长过程中,如发现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锌元素匮乏,就可喷施叶面肥,利用根外追施的管理手段,缓解缺素症状。


最后想说,加强玉米追肥对改善植株长势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产量,但玉米产质的增加是综合因素导致,过程中不能忽视排灌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收获管理等事宜。